晉江大霞浯吳氏

          僑鄉霞浯,別稱『浯溪』、『浯江』因位于九十九溪下游之塢而得名。現屬晉江市西園街道,有在村人口5500多人,其中延陵吳氏占十分之九。海外鄉僑以菲律濱、香港、新加坡居多,還有旅居加拿大、印尼、美國、馬來西亞和澳門、臺灣等地,據統計有旅外僑親2000人以上。

 

         海外僑社以菲律濱大霞浯同鄉會、香港大霞浯同鄉會最為著名。僑親們雖身在异國他鄉,却情寄故鄉心不變。他們選擇最直接的方式表達了游子故鄉情懷,在百年僑史中,他們源源不斷地捐資家鄉的公益和慈善事業,尤以捐助教育為最。

 

         追溯至解放前的1947年,以菲律濱為主捐資建造『霞嶺小學』,由于這時四鄰尚無獨創的公辦小學,因此名馳遐邇,斯時赴菲訪問的上海市市長吳鐵成就十分贊助霞浯宗僑的義舉,揮毫題寫校碑就是一個見證。

 

         隨後的二十年生員激增,加上原霞浯小學校址已經舊損,旅菲僑親吳聯聰先生呼走奔號,得到旅菲大霞浯同鄉會的認同,菲律濱僑親再次集資新建土木結構的校捨十三間及教師宿捨、厨房遷址在菇美林。

 

         由于久受風雨 洗禮,至1986年在菲律濱大霞浯同鄉會倡導和主捐下第三次增建禮堂、辦公廳和教學樓。僑親命名為:尚霖、家鐵室,繼強、天南室,禮水、禮冰室,禮蚵室,少康、樞煥紀念室,詩昌、禮雪紀念室、詩尖紀念廳和禮祥堂。遂即先後又有旅港吳繼強夫人吳施季心捐建校園和旅新加坡吳禮蚵先生捐建少兒游樂園等設施。

 

         又隔近二十年,原土木結構的舊校捨已瀕臨倒塌,在晉江市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關懷支持下,海外僑親再捐60餘萬元。港胞捐資40萬元獨建香港禮堂,全國第一個村級商會『大霞浯商會』理事們和自1953年創立的霞浯校董會董事們以及霞浯海內外鄉賢們紛紛解囊。市、鎮和村委會,老人會各單位撥款支持,一座建築面積3600多平方米的教學大樓屹立起來了,原副省長張家坤題寫校名『霞浯小學』。社區兩委繼續撥款100多萬元完善了電腦室、語音室等十室,外加現代化的操場,彩色音響噴泉、象徵着『奔向科學』的校門和新穎校圍,成為霞浯一道蔚為美麗壯觀的風景綫。

 

         新加坡吳禮備鄉僑,還特別在二十年前創立吳禮備教育基金會,至今仍在獎勵師生。同時霞浯校董會也設立獎學獎教育基金會,二十餘年來,每學期都頒發獎學獎教和助學基金數萬元。正是在僑胞幾十年如一日的鄉情和各級領導、社會團體以及各界鄉賢熱心教育,才使得今日學習環境如此優良。

 

         僑親還對家鄉其他公益事業,我們簡慨的將部分僑援項目附記于此:

 

         雙溪口僑和朝陽僑重修、田間七座簡易兩亭、雙溪涼亭、重修部橋、長橋和其他水利、土耕路……這些都是僑親在改革開放前關注家鄉2000餘畝水田的耕作,為鄉親創造最有利于農業的設施。

 

        又如,1983年全部由僑資創辦最具僑鄉特色的『僑援公辦保健站』,時聘著名醫師每逢一、三、五日臨診,設立幾年中為村民排夏解難。

 

        1986年時任菲律濱大霞浯同鄉會理事長吳天南先生還夠資創辦《少兒閱覽室》,引起中史文化部的重視,文化部少兒司司長親臨參觀題詞。

 

        1977年菲律濱僑親就一必為故鄉照明捐資,由于客觀原因至1979年成立僑委會後『照明工程』才重新啟動,全村在一年內由鄉僑捐資、僑委會主持下,家家户户用上了電。改革開放後霞浯村委會還無辦公場所,為此在旅菲同鄉會的倡捐下,新加坡、香港僑親的熱情響應,捐資幾十萬元;同時在大霞浯商會和鄉賢們的協同下,他們共同建起造價近百萬的五層大樓『霞浯僑 鄉商厦』,作為現在霞浯社區兩委和霞浯商會的辦公所在地。

 

         1991年旅菲鄉僑吳禮祥、吳家鐵、吳友朋捐資修建環村水泥路首段,吳禮祥先生獨資捐造學校至浯崎圳石路。1993年旅新華僑陪同新加坡高級政務及社會發展部部長莊日昆專訪霞浯村,與霞浯村民聯手樹起了『友誼常在』的紀念碑。1994年旅菲、旅港僑胞組團參觀大霞浯商會捐建的『霞浯文化中心幼兒園大樓』時,特意為該大樓捐資贊助。1995年,新加坡吳禮蚵捐建村中一段水泥大道。

 

         僑親們非但出錢出力,獻擠獻策,甚至還陪同臺胞楊清欽先生莅臨參觀,楊先生深為霞浯人民的熱情所感動,當即認捐40萬元修造一條1公裏多的水泥路,霞浯人命名為『清欽水泥大道』以示銘謝。

         僑史悠悠近百載,筆墨濃濃叙不盡。因僑史遠,有些華僑先輩們的芳名不詳,事迹之多未能一一記載。筆者在這裏感慨萬千,匯成一句祝福相贈:『願僑親們在旅居地平安、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