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延陵黃龍吳氏

         泉州歷史文化名城新門外浮僑鎮黃龍一帶,是閩南著名僑鄉,經濟發達,人文荟萃之地。這裏世代生息着一大姓望族──延陵黃龍吳氏。

黃龍族吳氏為『延陵衍派』。一世祖吳禮孫,又稱獺山公(從墓也),二世祖景政公(祐孫),繁衍至今已有30代。早在明朝年間就有黃龍族十三鄉之稱,即黃龍(今延陵)、新步、霞尾宅、榜頭(今坂頭)、西莊、岐山、林美、田中、東邊、黃石頭、嚴埔、大埔、溪干(即溪北三鄉),分屬于泉州府南安縣二都三都,以后衍至仙塘、新塘、麻山、烏石、石崎、仙景等,分布在鯉城區浮僑鎮、江南鎮、豐澤北峰鎮、南安市豐州30余村,毗毗相連遍及十余華裏有三萬多人。并派衍分布于永春、安溪、同安、南安、廣東、江西、浙江等地及港澳室臺、東西亞各國數十萬人。

 

         黃龍族先祖獨具慧眼,據地泉州郊區,聚居黃龍江濱。黃龍溪位于南安金鷄下游二裏許,是晉江的一段干流。這裏在六朝時即為晉安港的所在,梁大同十二年(546年),西天竺優禅尼國高僧那羅陀就是泛海至晉安港上岸,在九日山翻譯佛經,今『翻譯石』古迹猶存。泉州地方志記載唐貞元以前吳姓乃泉州最早三十個姓氏之一。唐末學士韓偓,晚年寓居南安(豐州)在黃龍江邊賦詩『水浸吳旬浸晴霞』,又詩『碧玲秋色滿吳鄉』說明吳氏先祖在唐末以前就在這裏蕃衍生息,且已聚居成鄉,田園成片。這裏上有金鷄遺址,下有笋江勝景,山水秀麗,四季如春。地處泉州衝積平原土地肥沃,水源豐富。有金鷄南岩浦水渠貫穿族中。居于泉州市新門街外浮僑鎮山村的黃龍吳氏家廟位是輝煌的象一個象征。原為崇元庵,始建于元順帝至正七年(1347),后改為『黃龍吳氏家廟』。至八十年代,因乏人保管,年久失修,廟宇廢捐傾頹。1986年夏由黃龍宗親幾個村退休干部商討,邀請族各村代表會議,成立『延陵黃龍吳氏家廟修建委員會』。在海外僑親的大力資助與海內宗親同心協力下,家廟于1987年8月動工,1988年竣工。黃龍族一世祖禮孫墓,二世祖景政公墓,祖姑墓,也在家廟修建動工時興修完成。

 

        家廟重修時按原基原向原規格,原磚砌墻壁,改用政行方條石對迭砌成;『觀墻』采用『福辦』磚砌起;屋脊皆以堆、剪、雕、畫:大廳脊雕雙龍抱珠,下廳正面雙鳳朝牡丹,背面雕雙獅戲珠。大門兩側,下層原是盤石浮雕細鑿,頂層原杉料改為青天、白石細雕石、木均雕人物花鳥,千姿百態。家廟系二進殿一天井兩面三刀廊一大埕建築,占地1200多平方米。大廳有左右廳東西二房兩天井(日月井),廳上懸挂『守讓堂』大匾,廳中供奉黃龍族一世祖,二世祖神位,左房供奉黃龍族祖姑神位。大門楣上嵌鑲『黃龍吳氏家廟』黃金大字,寬闊的大程和照墻,照墻中央镌上金光閃閃的『黃龍屏』三個大字,悅目可親。家廟左邊有護厝等配套設施,家廟右邊有一條由華僑捐建的五米寬、千餘長的水泥路『謁祖路』形成一體龍然建築物,整體建築獨具風格,外形氣度宏偉,內部靜穆雅致,既存亘古造工之薈萃,又有精湛現代藝術,充分展現了黃龍吳氏體富的文化內涵。整體接中國傳統的清風格建築,弘揚了民族文化。

 

        1989年10月舉行黃龍吳氏家庙落成典禮,海內外宗親皆前來寻根謁祖,場面熱鬧非凡。與此同時在鯉城區委、區政府批准下鯉城區統戰部前來挂牌授印,成立了泉州黃龍海外聯誼會,聯誼會至今已有10年,歷經二屆,聘請海內外著名愛國僑親、臺灣同胞為名譽會長共36位,設會長1位,副會長2位,秘書1名,常務理事19位(70%為僑觀僑屬),理事162位。現任會長吳端方,秘事長吳世錦,聯誼會以促進黃龍吳氏宗親同港澳臺及海外至親之間的相互了解興情誼,為建設家鄉、實現四化、振興中華、統一祖國為宗旨。黃龍海外聯誼會成立十年來,堅持在區鎮黨政領導下開展工作,堅持集體領導,在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及海外宗親的大力支持下,做了許多工作并取得卓然成效。第一是重修家廟,并舉行兩次隆重紀念活動。89年家廟落成慶典及聯誼會成立;93年農歷十月十五日舉行迎祭延陵季子公2565周年紀念,邀請海內外宗親參加。印度尼西亞,’菲律濱、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地,有的組團,有的携妻帶子、更可喜的是第三代僑生參加,歡歡喜喜,恭恭敬敬拜祖求安,并舉行宗親座談會,加深情誼,組織參加鄉鎮建設,并且拍照錄像,托送海外,很受歡迎。第二是贈送族譜,記載黃龍族的淵源世系,溯本思源。第三是熱情招待,走訪問候,逢佳節送賀卡,寫慰問信等。所有這些都產生了極大冬9影響,吸引了僑親前來謁祖,捐資公益事業與投資創業,加強了僑親同祖國的關係,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得到了市、區、鎮各領導的贊揚與肯定。

 

         黃龍吳氏為人,不僅重視家廟,更懂得辛勤開發,世代相傳,現在這裏蔬菜。龍眼。柑橘成片,人杰地靈,成為遠近聞名的物阜耀體,土農工商英才輩出之寶地。黃龍吳氏歷史上柬出人物有吳英(字為高,號魏能,任附近陸路提督,后任水師提督,康熙授封威略將軍,賜禦書『作萬人敵』匾額)等。近代及當代人才輩出,有博士、碩士數十,學士數百,士農工商俊杰癢癢,較着名的有:吳家熊,1925年出生于浮僑鎮新步村,1948赴印尼謀生,是着名的華僑企業家,創建印尼第六大財團大馬集團,在家鄉的土地上捐贈逾千萬元(捐巨資六百萬建『新步村學園』、『滿中』近二百五拾萬元,教育基金會、道路,家廟與老人活動地址等都有捐資),捐資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市體育中心等亦有千萬,江澤民主席接見他時,對其實業報國的行為和情系桑的精神予以極高的評價;吳世和,坂頭村華僑企業家,捐資家廟等公益事業;吳序進,浮橋鎮黃石村華橋企業家,倡建并捐資興建新『滿中』,號召成立『滿堂紅教育基金會』,為『滿中,興建綜合樓─ ─ 玉衡樓』及捐資家廟等公益事業家;捐建仙景小學、幼稚園、道路、家廟等公益事業;吳海濱,延陵村華僑企業家,熱心教育,捐建滿中、延陵小學、道路、獻資修家廟、重建祖祠、造村大僑、大門等公益事業;吳世輔,新步村華僑企業家,捐資家廟等公益事業;吳世鐘,仙塘華僑企業家,捐資家廟等公益事業;吳家鏡,仙塘村華僑企業家,捐資教育、道路及修建家廟等;吳世繁,金浦村華僑企業家,熱心家鄉公益事業,捐建學校、道路、家廟等;吳端森,坂頭村華僑企業家,捐建學校、家鄉大路、家廟等公益事業;吳時英,延陵華僑企業家,獨資捐建幼稚園 ,村水泥路、家廟等公益事業;吳序律,黃石村華僑企業家,捐建村小學、村水泥路等;吳椒川,石崎村旅菲華僑企業家,捐建泉州六中菲友體育館、新華小學椒川大樓、石崎燈光球場等衆多杰出愛國華僑。

 

        這裏又是著名僑鄉,早在清代黃龍族吳氏族人背井離鄉,千裏迢迢到海外謀生,用雙手智慧辛苦勞動建家立業。近些年來,海外愛國僑親的家鄉捐資興建學校,建立教育基金會,育才樹人;支持建設家鄉基礎設施如修路、造橋;捐建老人活動中心及捐資作為老人活動經費;修建家廟、宗祠等;井前來投資創業,發展經濟等,為家鄉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這些義舉歷來為族人傳頌。